主页 > 资讯 > 新闻 全生命周期减碳如何落地?施耐德电气:软件与服务两翼助力

全生命周期减碳如何落地?施耐德电气:软件与服务两翼助力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进入了全新阶段。随着“1+N”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各行业的减碳指导方案不断落地,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发挥示范效应,全国碳市场也正式迎来启动一周年。诸多企业的技术研发与经营理念均开始围绕碳中和目标展开,减碳正从理念全面走向实践。

  7月14日,以“数字赋能,全程减碳”为主题的2022年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在云端开启。为实现自身减碳目标,企业应当如何依靠技术赋能和系统协同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以高效的方式持续减碳?如何平衡上下游供应链效率提升和节能减排之间的系统关系?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

  “低碳经济已不再只是热词,而是重要的合规要求。国家在提出‘双碳’目标后,‘1+N’政策体系以及很多具体的法规都在落地。对于经营海外业务,或者在香港及海外上市的企业,对外披露ESG变成了必需,国内市场对ESG披露的要求也在逐步推出。所以从最基础的合规角度来讲,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当下每个企业的必答题。”尹正认为,政策正在拉平行业起跑线,比如高能耗行业面临着硬性的减碳目标。而且在绿色金融、绿色消费趋势下,企业的可持续行动也更容易赢得投资者和终端用户的青睐。

  “因此,对企业来说,当前的关键问题已经不是‘是否减碳’,而是‘以什么速度和力度推动减碳’。面对这一挑战,很多企业仍在思考减碳从何入手。我们认为,采用全生命周期视角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减碳的思路,并加快减碳步伐。”

  “碳足迹”遍及全生命周期

  “碳足迹不仅存在于制造流程的各个环节,更广泛存在于供应链的采购、交付和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因此,尹正认为,减碳需要将目光放到全生命周期,考虑从“摇篮到坟墓”的各阶段总和,而不仅仅是某个节点。

  一直以来,以“碳足迹”来追踪减碳是行业通行做法。“碳足迹”以动态的方式,准确显示企业自身生产运营产生的直接排放(范围一),外购电力或蒸汽所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二),以及来自原料供应链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范围三),这恰恰与产业链的全生命周期高度重合。

  根据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约80%的企业已经观察到或正在担心来自供应链的减碳挑战。因此,企业在制定自身的碳中和路线图时,须将整个产业链的关键流程纳入规划,并着力推动端到端的全程减碳。以施耐德电气为例,其自身工厂的碳排放在整个供应链中只占10%,而90%的碳排放来自上下游。

  同时,减碳也会为供应商带来价值。因为供应商不会局限在当前合作关系之中,在将来拓展国内新客户以及走向全球市场时,也需要满足碳排放达标的要求。尹正坦言:“施耐德电气供应链的标准相对比较高,因此如果供应商在施耐德电气的体系里能率先达标,面对其他供应体系时基本也不会存在较大的准入障碍。虽然从短期视角来看,低碳经济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这属于必要的长期投资,长远看来收益会更高。”

  2021年,施耐德电气推出供应商“零碳计划”,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全球前1000位供应商到2025年减少50%的运营碳排放。此前,施耐德电气宣布,将到2040年实现端到端供应链的碳中和,到2050年端到端供应链实现净零碳排放。

  握好数字化的“减碳武器”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践行者,施耐德电气致力于以领先经验和数字化技术赋能产业链伙伴和用户,助力企业实现全生命周期减碳。在尹正看来,要把低碳投资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企业效益,数字化是最强大的武器。“数字化不能脱离于实际的应用,企业不会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如果数字化不能带来效益,不能带来效率的提升,企业也不会为此买单。”施耐德电气的经验和实践数据也表明,数字化能帮助客户的碳足迹实现最高50%、平均20%的优化;在节能降耗方面,实现最高85%、平均24%的优化。通过数字化升级,过去三年,施耐德电气中国工厂的单位能耗降低了12.4%。

  “从实践中我们发现,软件和服务正是切实推进减碳这一目标的两翼。软件是促进减碳的中枢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和实时计算,帮助用户不断挖掘减碳机会、持续打通上下游,助力整个产业链协同减碳。服务则是通过对人的赋能,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每个环节。只有放手让一线员工和现场的管理者参与推进数字化,才能看到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效果。”

  尹正表示,目前实现软件在内的数字化系统搭建尤为关键。软件不仅连接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还能进行跨平台的实时反馈和优化管理,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链实现从设计、建造、运营到维护的协同管理和全程优化。这意味着,只有软件赋能,全生命周期减碳才有可能。基于开放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施耐德电气不断加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软件和服务能力。通过将硬件软件化,并对软件进行持续强化,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与实体应用场景相结合,施耐德电气为用户提供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软硬件一体化服务组合。

  同时,施耐德电气帮助企业建立减碳战略规划,并推动技术和行动落地。通过为用户提供咨询引领、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并结合数字化技术,施耐德电气助力企业将减碳全面融合到主营业务中,加速迈向可持续。

  比如,在新能源行业里,施耐德电气为深耕太阳能科技的隆基集团提供了集团级能源管理系统和能效咨询解决方案。借助以“能效咨询”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闭环服务交付模式,通过IT与OT的融合,施耐德电气帮助隆基实现从集团管理到各地产线的4级部署,涵盖咨询、设计、开发、部署、交付、再咨询在内的完整闭环项目管理交付模式,全面发掘节能增效机会。特别是利用EMS+等软件,为隆基集团构建了贯穿从能源供给到需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发现节能增效机会并推动改进措施,最终实现能效优化。

  对于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尹正建议,除了采用软件等领先技术外,企业应当采取小步快跑、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样在提高规模效应的同时也能够减少试错成本。同时企业应将数字化和可持续融入主业,与整个生态圈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绿色发展、社会价值、经济效益之间的动态平衡。

  35年在华发展信心不减

  持续赋能中国各行各业推进数字化和可持续的双转型,以本土化战略贴近中国市场需求,是施耐德电气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据了解,中国是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到目前为止,在华已拥有包括17000多名员工,23家工厂,其中包括1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14家“零碳工厂”,4个研发中心,1800多名研发工程师,与300多位技术服务工程师,1100多家分销商,1600多家本地供应商。

  尹正坦言,今年是施耐德电气进入中国市场的第35年。随着中国迈向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施耐德电气也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并且将继续在中国加大投入,坚持“数字化”与“低碳化”两大研发创新方向,为中国市场提供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助力用户实现高效与可持续。

  一方面,产业升级带来了大量新机遇。随着“双碳”目标的启动,中国市场对于绿色创新产品和低碳解决方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推进,数字化技术更加深入到各个产业,产业转型升级也将加速,对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在提升。中国产业加快迈向数字化和可持续的“双转型”,成为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发展的又一绝佳契机。

  另一方面,中国的产业链门类齐全、完善,在国内找到质量好,高性价的供应商,比在其他任何区域都容易。施耐德电气的供应链实现了90%的本土采购率,这种以短链为特征的本土化供应链,能够敏捷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良好的创新环境、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生态伙伴资源,也吸引着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持续投入创新研发,加大研发力量,设立研发中心,并与更广泛的生态圈加强协作。尹正举例道,目前施耐德电气的创新合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上下游,还覆盖了更广泛的伙伴关系,例如与京东物流、亚信安全等企业合作推出了面向多行业的白皮书,与宁德时代300750)、星星充电等新锐企业针对新能源发展推出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还注重赋能中小企业,比如推出绿色智能制造和绿色能源管理两大领域的“创赢计划”,将客户需求和创投企业的方案结合,孵化产业新动能。通过多种联合创新方式,施耐德电气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这不仅为其增加了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反向为全球市场输出了更多的中国智慧。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一如既往。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的本土化优势得以凸显。未来,施耐德电气将继续加大本地投资,尤其是加强供应链、研发创新、生态圈,进一步推进本土化,并强化绿色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尹正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uploads/allimg/20211206/1-2112061524541R.jpg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ttps://m.weibo.cn/u/748033233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