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发布会,介绍“两新”政策总体进展成效有关情况。
发布会中,多次提到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的规范化问题,电池回收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0家企业竞逐千亿赛道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我国新能源行业不断扩大。今年1-8月,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0.8万辆和70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0.9%。
电池回收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预计到2028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包将达到300万吨左右。
一些电池企业早已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提前布局。
据了解,在A股46家电池上市公司中,共有32家完成了2023年ESG报告的披露,而其中便有10家企业披露了其在电池回收业务开展的工作。
具体来看,这10家企业分别为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天赐材料、德方纳米、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中创新航和瑞浦兰钧。
比亚迪在报告中称,公司开展电池回收业务,打造了“电池生产—整车生产—电池回收—筛选评估—再生利用” 的完整端到端的产业链闭环;宁德时代在报告中提及,子公司邦普循环全年回收10万吨废旧电池并再生1.3万吨碳酸锂;中创新航则称,实现了厂内回收利用大部分电极主材的残次品和生产废料……
时至2024年,即便在供需失衡、价格下跌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下,电池企业在回收领域的布局仍未停止。
就在刚刚,赣锋锂业与南京公用、环境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并决定投建30万吨电池回收基地项目。
宁德时代也于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企业——北京祥龙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的合作同样涉及电池回收。
行业人士认为,到2026年中国使用的锂材料半数将得到循环利用,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循环利用满足全部电池关键材料需求的国家。
直言欧盟新规影响
除电池回收外,还有多家电池企业在2023年ESG报告中提到了欧盟政策造成的影响。
今年年内,欧盟共有两大相关法案生效。
《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法规在今年2月开始实施,设定到2027年从电池废料中回收锂的目标为50%,到2031年底达到80%。并要求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报废的旧电池必须运回汽车生产地进行回收处理。
同时,该法规还直接对在欧洲销售的新电池中回收资源的利用率提出了强制要求,且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
《关键原材料法案》:这一法案在今年5月正式生效,法案制定的关键原材料清单和战略原材料清单中包括锂、钴、镍等电池生产制造的关键原材料。
法案规定,到2030年,欧盟每年战略原材料需求量的10%来自本地开采,本地加工比例需达到40%,回收能力至少达到15%;鼓励成员国从采掘废物设施中回收关键原材料。
中国是全球主要的锂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其出口额和产量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两项法案的相继生效,对电池企业而言则是直接关系到产品未来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要么低碳,要么出局。”为降低欧盟法规的规企业干扰,这10家动力电池企业均开展了碳足迹管理与碳减排工作,助力企业顺利“出海”。
目前,宁德时代已发布“零碳战略”,承诺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在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天赐材料也表示公司正在欧洲开展新能源车退役电池的回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