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工信部发布公示文件,按照《铅蓄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15年本)》的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进入规范公告名单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
文件显示,松下蓄电池(沈阳)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不再符合《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要求,拟从公告中撤销。
值得一提的是,松下蓄电池(沈阳)是松下在中国最早的电池合资企业。2023年4月,松下蓄电池(沈阳)工厂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将会在2023年5月31日前全面停止生产,进入解散清算程序并不再开展任何经营活动。
这也意味着松下电池入华首个工厂结束了29年的生产,正式退出了中国市场。
松下退出国内市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更多的可能是技术方面以及市场的竞争结果。
一直以来,松下在中国生产的电池主要为铅酸蓄电池,但近年来锂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大大超越了铅酸蓄电池,并在部分领域逐步实现对铅蓄电池的替代。同时,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2016年前后,我国一年时间内发布4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方式鼓励车企采用国产动力电池,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的一批中国电池企业快速崛起。这也让宁德时代在2017年成功取代松下,坐上全球动力电池销量第一的宝座。在国内市场寸步难行的松下,在国外市场也面临着种种挑战。目前,松下主要将依靠汽车电池供应协议来增加利润,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的4680和2170电池。而这两款电池的销量则较多的依赖于特斯拉,其另一个客户Lucid的的需求则很一般。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电池企业出海提速,韩国电池企业也在加速拓展产品规划,这无疑令松下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更显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