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安达科技,率先公布2023年半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现已具备 12 万吨/年磷酸铁及9万吨/年磷酸铁锂产能。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84%;营业成本32.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58.08%;净利润为-2.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9.28%。
主营业务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 92.37%,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主要产品的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但受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公司因消化较高价格碳酸锂原材料及产线开工率不稳定导致单位生产成本增加。
根据目前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等情况,公司 2023 年 1-9 月累计净利润预计出现亏损,净利润区间为亏损 3.50 亿元~4.50 亿元。
除安达科技公布了2023半年报外,多家磷酸铁锂企业此前也陆续公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
龙蟠科技: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亿元至-7.6亿元。
德方纳米:预计 2023 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至–11.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1.25%–191.40%。
丰元股份: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3亿元至-1.23亿元。
2023年,新能源汽车等锂电池终端市场消费增速不及预期,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磷酸铁锂新建产能集中释放等因素,造就了磷酸铁锂企业整体经营亏损的局面。作为锂电池生产中用量最大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未来该何去何从?
抓机遇扩需求
磷酸铁锂电池两大主要应用领域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2023年上半年,我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量达187.3GWh,同比增长52%;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出货量超75GWh,同比增长1.3倍(工信部公布数据同比)。从体量上看,增量大的还是动力电池;但从增速上看,储能用电池增速更快。
宁德时代2023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储能电池系统营业收入达279.85亿元,同比增长119.73%,动力电池系统 营业收入则同比增长76.16% 。
磷酸铁锂头部企业湖南裕能也表示,磷酸铁锂产品在储能方面市场需求旺盛,储能型磷酸铁锂产品出货量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公司增长速度很快的产品类型。
储能产业为何增长如此迅猛?据业内人士介绍,行业增长的背后有多重积极因素:一是在顶层设计政策引导下,储能开启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二是新能源装机量不断增长,“风光”强制配备储能,带来稳定的市场增长;三是磷酸铁锂电芯成本降低,带来储能系统成本大幅下降,用户端有了安装积极性;四是电力市场改革,用户侧储能、增量配网等环节业务模式更加顺畅,储能环节收益明晰,峰谷电价差效益显著,大用电量下工商业用户有了更强的安装意愿,高精尖企业也乐意用储能作为备用电源。此外,海外储能市场需求旺盛也带动了出口业务的增长。
相比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应用场景更为广阔,市场消费潜力更为巨大。因此企业在关注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的同时,要积极抓牢储能市场份额,为储能市场的爆发提前做好准备。
整合资源控成本
磷酸铁锂主要原料为磷、铁、锂,虽然磷和铁在产品中的质量占比高,但因为自2021年以来锂价高涨,目前磷酸铁锂约80%的生产成本都来自碳酸锂。相比于磷矿、钛白粉(副产磷酸亚铁)企业入局磷酸铁锂,个人认为拥有锂资源的企业布局磷酸铁锂,产业整合度更高,生产成本更可控。
近日,成都融捷锂业科技有限公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进行了第二次环评公示。该项目计划建设8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同时配套建设2万吨碳酸锂生产装置。这应该也是我国锂盐生产企业直接向下游产业链延伸,生产磷酸铁锂的项第一个项目。
目前,我国磷酸铁锂产能过剩问题已开始显现,企业在规划此类项目时应该慎重。对一些在建或即将投产的项目来说,如何与锂资源企业、电池生产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或将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此外,整合资源的另一种渠道还有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实现资源闭环利用。
企业通过建设磷酸铁锂电池/极片黑粉湿法回收处理生产线,将废料进行全组分分离,得到电池级碳酸锂、磷酸铁,重新煅烧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目前,包括融通高科、山东锂源、江西睿达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已布局或开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循环利用项目。